童书出版商的新“风口”,儿童付费课程怎么做?
时至今日,知识付费早已不再是新鲜话题,童书不仅没有成为知识付费热潮的“例外”,还俨然是出版机构增添“潮流基因”的热门切入点。短短几年,出版行业的知识付费却已经历了从试错到稳定的进化,与内容“风口”的距离也逐步缩短。电子书、数据库、有声书、线上课程……出版机构的线上探索形式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潮流”;得到 ,知乎、喜马拉雅、千聊、十点读书、凯叔讲故事……童书出版商“谋转型”的平台与途径似乎更加多样。
其中,课程开发一直是出版商或跃跃欲试、或步步探索的领域,如果说在线教育的火爆为出版行业带来课程开发的第一波“高潮”,微课盛行使出版机构课程开发迎来第二次高点,那么,现阶段第三波“高潮”则毫无疑问归因于知识付费的日渐成熟。
随着知识付费平台的火爆和自建平台门槛的降低,不少童书出版商瞄准围绕“孩子”做线上课程开发的“商机”。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家童书出版机构已经或即将涉足线上课程开发,并且将“儿童课程”作为正在或即将进行的研发重点。那么,第三波课程开发的“上升期”能为童书出版商带来多大惊喜?是真商机还是伪风口?儿童课程内容链接点众多,究竟哪些才是刚需?
从童书微课到音视频付费课程
平台、形式禁锢被打破
自2016年兴起的童书微课以微信群为依托,经历了不到1年的“爆发期”,即被判定“衰落”。2017年兴起的音频付费课程、平台精品课程、直播课程成为大批童书出版商转移阵地后的新着力点。从童书微课到音视频付费课程,平台、形式因素对童书出版商课程探索步伐的禁锢被打破,选择机会愈加多样。依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平台、形式,同时支持多平台、多形式转化能够使课程开发更加快速精确地瞄准目标市场,对接读者需求。
目前,童书出版商的探索课程方式主要有几种情况:其一、依托喜马拉雅、凯叔讲故事、博雅小学堂等知识付费平台打造音频课程。接力出版社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尝试音频课程的开发,内容覆盖儿童故事、少儿科普、少儿泛教育等板块,在凯叔讲故事上线的“超级飞侠3”的有声故事+知识卡,上线当天即销售5k多单。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则依据“林汉达系列”的特点,锁定儿童通识教育平台“博雅小学堂”,目前,该平台上的《林汉达春秋战国故事》总播放量超62万。
其二、依托千聊、“年糕妈妈”、“大v店”等平台开发直播课程。直播的火爆为童书出版机构的线上课程探索增添了不少助力,直播课程则拥有互动性、实时性等诸多优点,于是在千聊开设直播间或依托亲子类、童书阅读推广类公号研发直播课程也成为一些出版社的新尝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少儿出版中心于2016年7月在千聊平台上设立了外研童书直播间,目前拥有1.2万名粉丝,是最早一批使用千聊平台开展收费课程的出版社。外研童书直播间开展了多个系列的中英文绘本阅读教学系列微课,较多采用语音+PPT形式,净收入超过22万元。
其三、开发专属APP、小程序,打磨精品课程。外研社少儿出版中心正在为丽声英语系列设计丽声英语阅读微信小程序,该社少儿出版中心总经理许海峰表示,此举一是为更好地实现电子资源与纸书的结合,二是能拥有一个自己的课程平台。童趣出版社也正在为“迪士尼我会自己读系列”定位于学前教育的新产品开发课程APP。据该社第一出版中心第二编辑室主任刘娅介绍,研发APP的目的是能够随书附赠在线课程,借助音视频课程、动画游戏形式,将线上、线下场景有效结合,提升图书附加值。
从父母课程、有声故事进阶
儿童课程是下一个“风口”?
时间周期虽然不长,出版机构围绕“孩子”研发课程,在内容、目标对象方面却已经经历了一些转变,从父母课程到有声故事再到儿童课程,似乎是“由易到难”的进阶。
近两年,父母课程、亲子教育课程在出版圈盛行,歪歪兔童书馆携手喜马拉雅推出的一款针对家长育儿性格教育需求的音频课程《歪歪兔情商教育课堂——培养好性格》目前播放量共计9.5万。歪歪兔相关人员表示,该课程除了在喜玛拉雅、蜻蜓FM等在线付费平台可以收听,像垂直类论坛如好未来家长帮、课后帮,智能故事机米兔、火火兔等均有分发,是结合歪歪兔近10年对中国0~6岁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环境的跟踪数据而策划录制的。
总的来说,因为成年人的理解接受能力较高,亲子教育体系的成熟,以家长为主要受众的父母课程、亲子教育课程难度系数相对较低;但是,因为中国家长的亲子教育意识仍然相对薄弱,这类课程对于满足儿童教育硬性需求的作用也较难直接显现,不少童书出版机构逐渐有了进阶的念头。
有声故事是被势头强劲有声读物市场带动起来的一种趣味性较强的泛儿童课程。因其弱教育、重娱乐的特点,开发难度相对不大。不少童书出版商从父母课程、亲子教育课程、有声故事研发中尝到甜头,逐渐尝试拓展目标受众群和内容形式,向更高难度的儿童课程进阶。
拥有较为成熟的父母课程研发经验的青豆书坊,喜马拉雅专栏拥有3.2万粉丝、有声故事研发经验充足的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拥有丰富英语教育资源的外研童书,当前主要以引流合作为目的嵌入合作机构开发的儿童课程的电子工业出版社旗下公众号“宝贝书单”,不甘心只做“玩具书”生产者的尚童童书……大批童书出版商向记者透露了自家正在或即将进行的儿童课程研发大计划。
尚童童书总编辑叶敏表示,“我们会开发一系列给家长的课程,帮助家长了解0~3岁孩子的成长发展需求以及亲子阅读方法;同时会为艺术启蒙、童话故事和双语类的图书都搭配上视频、音频课,满足大家多角度的需求。这些尝试主要是想告诉大家,尚童不只是玩具书的‘生产者’,我们关注的是阅读和背后的教育力。”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也已经与凯叔讲故事以及一些儿童艺术教育机构和教育辅导机构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合力开发儿童课程并擦出火花。外研童书目前在开发基于丽声英语绘本的视频讲播课程,并针对英语基础不同的儿童设计了不同类别的课程。课程后期计划在千聊、喜马拉雅、一些视频网站以及APP上线。此外,外研童书也和一些平台或APP合作研发课程,例如在大V店做了12期自然启蒙系列的课程,与常青藤爸爸APP也在开发自然拼读相关的课程。
虽然对于儿童课程是否会成为出版圈下一个“风口”尚难下定论,众多童书出版商的跃跃欲试已经足以显示出儿童课程的市场需求和“爆款”潜力。虽然尽早入局便能尽快一窥究竟,验证儿童课程是否会辜负出版商寄予的厚望。但是,童书出版商依然要保持依靠自身优势、明确市场需求的理智,而非盲目地追赶“潮流”。
对此,中少总社图书中心综合编辑主任何强伟认为,更多出版社是在被动接受这个趋势,因为儿童课程开发能进一步帮助图书扩大影响,因为在做好主业的基础上能投入的经历有限,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合作的方式更值得推崇。
功能性吸引父母 接受度匹配孩子
“风口上的猪”难当 需“主动”出击
不管是出版还是教育行业,围绕“孩子”都大有文章可做,因此,儿童课程研发可选择内容多种多样,那么,究竟哪些才是刚需?毋庸置疑,基于国内的教育环境和中国家长教育观念所处水平,功能性是使儿童课程满足刚需的首要条件。此外,趣味性、匹配儿童接受度也十分必要。儿童课程像童书一样,要同时满足家长和孩子双方的需求。在何强伟看来,只有满足家长对于教育等功能的需求,家长才会愿意为课程付费,但是孩子是最终受众,孩子对于儿童课程内容的反馈会直接影响家长的观念及产品的口碑。
刘娅则认为,对于出版机构来说,儿童课程开发现阶段甚至未来的主要目的仍是拓展童书价值。因此,童书是否适合开发课程需要依据书的特点,功能性强的、与学校教育体系匹配度较高的才值得开发。童趣出版社正在研发的“迪士尼我会自己读系列”配套线上课程就较高地契合这两点要求。该课程预计于2017年六、七月上线,课程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书中故事的讲解,帮孩子接受故事的过程中重复学习。第二部分则邀请专家、老师针对故事进行延伸讲解,为孩子提供延伸阅读。此外,该套课程还设计了手工、游戏环节。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自营电商运营负责人王亮将儿童课程的刚需内容细化到了传统文化教育和少儿英语版块。他觉得,凯叔的声律启蒙就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案例。王亮说,“儿童课程的核心是‘有趣,有情感,有知识’,所有的一切都要应该围绕这个核心展开。”
“故事、科普、教育,仍是刚需,跟线下场景是重合的。”接力出版社数字出版部副主任常帅表示,明确刚需很重要,但也不是要生硬地去追逐刚需。童书出版商应该先拿自己的优质内容出来,打造头部资源、积攒成功案例。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出版社做少儿内容的开发,这个市场拥有“火起来”的潜力,但是也必须有准则、有规矩。在他看来,童书出版商对于内容的把控、对儿童精神世界的考虑是互联网公司、教育机构所取代不了的。各家需认真分析自己的版权资源,做足市场调研,在此过程中显现的连接点就是突破口。
相关阅读